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宁德掀起新一轮养鱼革命

时间:2017-06-01 12:00:02 作者:转载自中国渔业报 责编: 点击:892 次

传统的池塘养殖和开放式流水养殖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海域环境污染。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水产用地日益缩减,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为破解水产养殖瓶颈,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通过加强技术服务和项目带动,扶持水产养殖企业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工厂化养殖,减少了养殖过程对周边水环境依赖,降低了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了绿色养殖。

什么是循环水养殖?其养殖效益如何?记者作了一番实地探访。

小体积,产生高效益

在位于蕉城区飞鸾镇的蓝海农业公司近600平方米的厂房内,整齐地摆着10个单元的立体层架式螃蟹循环水养殖系统,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其中操作。每单元有五组,一组养200只螃蟹,一单元可以养1000只。公司负责人陈玲介绍,利用这样的系统养螃蟹可缩短时间,一年收四批,效益很高。

陈玲表示,他的养殖场虽然小,只相当于农村一个庭院,但10个单元的养殖系统,一次性就能养螃蟹一万只。因为是工厂化养殖,可以根据螃蟹的习性调节厂房温度,通过循环水系统控制水质,缩短了养殖周期。今年中秋节,第一批螃蟹顺利售出,产值达到60多万元。

在蕉城区飞鸾镇工业集中区的福建川晖水产有限公司,几十个养殖池并列排开。董事长陈宇清介绍说,每个养殖池占地约36平方米,养殖1000多只石斑鱼。占地面积少,养殖密度大,每立方米的水体可以养30公斤鱼,一亩水面就是2万公斤鱼。而传统的池塘养殖每亩不过1000公斤。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0倍,经济效益可达到传统养殖的30倍。

新技术,厂房搬进家

在宁德金贝尔海洋渔业装备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于检测循环水系统设备弧形筛。循环水系统设备主要包括沉淀池、弧形筛、生物滤池、紫外线杀菌器等4个部分。公司董事长颜阔秋说:鱼儿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粪便等垃圾,要保持水体洁净,系统就要进行水循环,通过生物杀菌消毒、紫外线、臭氧、蛋白分离等方式处理后,让干净的水体重新输回鱼池。

颜阔秋介绍说,工厂化养殖实现了海水的可循环利用——安装封闭的循环水系统,90%的水循环利用,10%利用综合生态生物池处理,做到废水零排放。我们只要一次性从邻近海区运来海水,就可以养一年甚至若干年。颜阔秋说,工厂化养殖不但养殖密度高,抗风险能力强,还杜绝了病菌交叉传染。同时,节约水资源,不必与农业的其他行业争地争水。

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殖在宁德掀起了新一轮的养鱼革命。即可以使鱼儿处于较高强度的生产状态,以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的效益,还减轻了海洋污染,还大海一片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