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第一只以地震风险为保障对象的巨灾债券在境外市场成功发行。该债券由中再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再产险作为发起人,发行主体为设在百慕大的特殊目的机构(SPV)Panda Re,募集金额5000万美元。中再集团和中再产险以再保险转分的方式,将其所承保的部分中国大陆地区地震风险分保给特殊目的机构Panda Re,再由Panda Re在境外资本市场发行巨灾债券进行融资,以融资本金为这部分风险提供全额抵押的保险保障。
国际资本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创新型证券化产品为巨灾风险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解决方案。同时,由于巨灾债券触发条件较特殊,与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相关性非常低,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近年来随着包括养老金和对冲基金在内的大量资本进入,巨灾债券的发行规模不断增加,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传统保险市场之外转移巨灾风险的重要渠道。多年来,国内保险业对于风险证券化产品已进行过深入理论探讨。此次巨灾债券的成功发行,标志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对于我国保险业乃至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保险市场之一,但目前仍然依靠传统方式转移风险。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未来将面对数量巨大且更加复杂的保障需求,而利用资本市场的创新工具转移承保风险是必然选择。中再产险通过Panda Re发行巨灾债券,迈出了中国风险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的第一步,是中国保险业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表明国内保险企业在风险管理、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正向国际领先水平看齐。
风险分散机制是巨灾保险制度的核心环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的要求,我国将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中国保监会正在积极推进各方面工作,巨灾保险立法已经启动,部分地区的巨灾保险试点逐步落地,保险行业也成立了居民住宅地震保险共同体。巨灾债券的发行成功打通了国内巨灾风险与资本市场的渠道,为今后利用资本市场构建多渠道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创造了条件,对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同时,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创新有利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如何实现巨灾风险产品与国内资本市场的有效衔接一直是金融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国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大背景下,更是一个亟待破题的领域。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不仅需要金融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模型分析、结构化设计等技术层面的创新,更需要在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和交易环境等制度层面的突破。通过此次发行运作,可以更好地借鉴成熟市场在产品研发、规则设计和运作流程等方面的经验,为下一步在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有效实践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