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内动态 >

福建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海丝核心区或成新引擎

时间:2017-06-01 11:53:36 作者:转载自中新网 责编: 点击:980 次

中国政府近日明确“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借力“海丝”核心区建设,福建省为此扬帆再出发,决心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水产品产量首超粮食产量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提升对外合作交流水平”,被列为2015年福建海洋经济工作的十大措施之一。福建海洋渔业部门负责人表示,2015年福建要力争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7300亿元,占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8%左右。

作为中国第4个海洋经济试点省份,福建近年来大力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势头不减。2014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水产品产量首超粮食产量,水产品出口创汇全国第一,远洋渔业综合经济实力全国第一。

目前,福建官方已就“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提出具体措施:

首先,推进第一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建设,组织申报并实施第二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抓好“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东盟渔船检验中心建设。

其次,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交流,在海洋科技、海洋环保、海洋灾害预警、海洋文化等方面开展合作。

第三,扶持水产品出口企业赴境外参展,推进现代海洋渔业出口养殖基地建设,建立大黄鱼、鲍鱼等优势品种出口基地,保持水产品出口创汇全国领先地位。

两年前融入海上丝绸之路

实际上,在中国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始发港的福建省,便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合作,提升海洋经济国际化水平。

据官方透露,福建省2014年开始扎实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首批入选的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中国—东盟渔业产业合作及渔产品交易平台等4个项目进展顺利,其中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已在福州马尾开业,发展台湾地区及东盟国家会员企业80多家。

同时,福建省还在境外合作投资建设了一批远洋渔业基地和渔业养殖基地,推动远洋渔业快速发展。

目前,福建省远洋渔业布局三大洋、8个国家,在印尼、缅甸等国投资兴建了9个境外远洋渔业基地,境外远洋渔业基地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在印尼、缅甸建设了7个境外水产养殖基地,总面积达8.2万亩,年产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约2.5万吨,产值10亿元。

远洋渔业多个全国第一

福建省远洋渔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产值高、装备强的特点,占据全国多个“第一”,包括船队规模增量、远洋渔业企业自有渔船平均拥有量、平均单船产值等居全国第一。境外水产养殖已是福建远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最新公布的《2015年福建海洋经济工作要点》来看,福建还将继续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争取全年新增远洋渔船50艘以上;实施远洋渔船更新改造;推进毛里塔尼亚、几内亚比绍远洋渔业基地和远洋渔业加工冷链建设,构建远洋渔业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境外养殖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万亩以上规模水产养殖基地。

专家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定位,使福建成为海丝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与自贸区建设相对接,有望成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