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信息 > 防灾减灾 >

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

时间:bbin官网-02-29 11:17:53 作者: 责编: 点击:177 次

春季是多数水产养殖品种的繁殖季节,也是苗种投放的关键季节。春季气温开始逐渐升高,养殖水温也逐渐回升,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也是水产养殖动物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我省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市场供应有序,现提出春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在开展春季水产养殖时参考使用。

一、做好苗种生产管理



1.亲本培育

春季水产苗种需求量大,要着重加强营养,根据不同品种的亲本营养和繁育需求,投喂相应的饲料,适当添加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要注意预防亲本饲料霉变,开封的饲料要及时用完,未用完的要密封保存。养殖管理中要注意池塘水温、水质和水位。


2.苗种繁育

苗种繁育是保障春季生产的重点,应根据春季水温等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合理安排苗种繁育生产。春季时冷时热,直接影响鱼卵孵化率和导致疾病发生,要注意温度变化,做好保温措施,根据天气预报规划养殖生产,适时开展鱼苗繁育。鱼苗孵化时用水要过滤或消毒,避免引入疫病病原。


3.苗种投放

正确选购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性强、经检疫无特定病原的苗种;应根据不同苗种的生物学和环境适应特性,在水温适宜时进行苗种放养,苗种在入池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投放时操作小心,动作轻快,选择晴天的上午和池塘的上风口操作;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模式和管理水平等,科学确定放养密度,避免因密度过高引发胁迫性疾病。

二、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

随着天气转暖,气温升高,要不断加水,提高水位。春季水温处于相对较低阶段,为让阳光更好照射以使水温尽快上升,初始水位不应过高,一般苗种放养时水位在80~100cm,然后逐步加注新水,每次加新水约10cm,直至1.5~2m水深为止,且最好选择有阳光时加水。工厂化养殖春季升温期注意控制养殖池升温速率,检查外源水一级或多级沙滤处理效果。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有害气体。应适当施用生物肥料,使浮游生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理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中营养盐,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改良水质。要科学使用药物,每隔20天左右定期调节水质。海水网箱春季养殖应对海域水质环境进行取样调查和检测,以决定是否继续在原海域进行养殖生产或根据调查结果调整网箱布局、确定养殖密度等。


2.科学投喂

选择优质人工配合饲料,观察养殖动物摄食情况,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每天饲料投喂量。由于越冬期间大多数养殖动物没有投喂,养殖动物的体质较弱,要尽早启动投喂,温度合适时可逐渐增加投喂量。随着春季的到来,水温将随气温逐渐升高,养殖动物的摄食量会增加。当水温达到适宜生长温度时,养殖动物的摄食量可以恢复到正常摄食量的70%左右,这时按正常投喂量的一半投喂,既可以满足养殖动物的摄食,又不会造成投料过多的浪费和污染。同时,可适当投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饲料,并适当提高投喂频率。

三、做好病害防控



1.育苗期间病害防控措施

在水产育苗过程中要做好鱼类受精卵、养殖器材、养殖水体等相关消毒工作。采取养殖用外源水大型生物隔离、一级消毒沉淀、二级消毒沉淀、紫外消毒、去除有机物、蓄水等措施净化养殖用水,保障亲本和种苗养殖用水不携带病原和减少有机物,对进入生产区之前的蓄水进行病原和水质检测,含病原生物、水质不达标的蓄水不能进入生产区。


2.养殖期间病害防控措施

一是增加溶氧。底层水体上翻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避免因水质恶化引起水体缺氧。二是降低密度。适时通过分塘转移成品养殖动物、增加商品养殖动物出塘等措施,减少成品养殖动物存塘量,降低池塘养殖密度。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养殖动物受伤或引起应激反应三是合理投喂。对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成品养殖动物,适当减少饵料的投喂,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